集采生变:大批耗材经销商,开始撤退...
发布时间:
2025-02-18
2000年入行骨科,从上游厂家做到经销商,集采后又转型为配送和跟台服务商,成为公司负责人之一。
奔波忙碌近24年,想不到这样一位行业骨灰级玩家,竟然有一天要离开了。
近期,21世纪商业评论发布了一则名为《一月亏两三万,骨科经销商决定撤退》的文章,深刻揭示了当下骨科经销商面临的严峻挑战。
文中指出:集采前骨科手术跟台费普遍较高,常达300-500元,甚至更高。然而,集采后费用骤降至200-300元,且需覆盖交通费、发票等额外成本,导致经销商频频亏损。
此外,两票制属地化要求公司在各城市设立配送中心及团队,进一步加剧了成本压力,使得如周亮所在这样专注于骨科的民营服务商陷入困境。
相比之下,国有大型流通企业因资金成本低、服务范围广、回款快等优势,能在市场中持续生存。
这不禁引发思考:随着骨科服务商的退出,手术的跟台服务空缺将由谁来填补?医院自主承担这一角色的意愿和能力尚待观察。
除了骨科耗材领域,当前,正值第四轮耗材国采执行的关键期,多地已发布集采协议期满后的接续采购通知,新一轮降价接踵而至。
这一连串变革,无疑将对整个医疗行业产生深远影响。
1
作为医用耗材代理商
你真的吃透行业政策了吗?
身处受政策强驱动的医疗器械行业,政策既可以让我们飞升为风口的猪,快速崛起为行业新秀;也能让我们一夕间从天堂跌落地狱,消失于时代浪潮…
近几年,两票制、带量采购、集中配送、DRG/DIP、严控耗占比等一系列政策一股脑砸向医用耗材领域,耗材遴选、采购、配备、使用、支付、结算等环节被一一重塑。
在这场指数级的变革中,那些不那么敏感,不能迅速适应政策变化的代理商,早在政策推行的第一站就已经被无情淘汰。
全国第一个执行医用耗材两票制的是宝鸡市,执行后50%中小型代理商的生路被直接切断;
安徽从2017年执行高值耗材的两票制,执行的结果是淘汰了30%以上的中小型代理商;
2018年陕西在整个医用耗材执行两票制,导致40%以上的代理商被淘汰出局;
……
2
中小代理商的三大困局
然而政策推进从不会为我们放缓步伐,变革只会越演越烈,洗牌只会更加残酷:
关系型营销走向末路
随着金税三期、反商业贿赂、营改增、两票制等系列政策实行,关系越来越弱、越来越难做,代理商依赖的关系型营销正走向末路。以前靠关系,未来只能靠产品,靠品牌,靠营销。
降价席卷,微利时代到来
经行业计算,当产品价格降幅超过75%,代理商基本上就会失去利润空间,面临出局。
而如今降价已经席卷了整个医用耗材赛道:心脏支架从均价1.3万降至700元左右,降幅超90%;超声刀从均价7000元将至500元左右,降幅超93%;新冠检测试剂由150元降至5.38元,降幅超96%…
面对暴风降价,哪怕年营收做到3亿的深策胜博、年收入22亿的上海泰美也难以招架,接连业务终止、业绩归零。
军阀混战结束,头部公司形成
在各个细分赛道头部企业已经形成,上至心脏支架,下至注射器, 几家巨头牢牢把持着80%以上的市场份额。中小型代理商出头难上加难。
若你正深陷以上三大困局,生存空间被进一步被压缩,那么转型和升级于你而言已是迫在眉睫!
3
转型路上的你
如何才能不做炮灰,不走冤枉路?
但大环境如此严峻,代理商想要实现战略升级又谈何容易?
99%的代理商都卡在这些环节!
01
巨变之下,医用耗材市场格局面临重塑,哪些因素才是对耗材销售影响最大,代理商最需要关注的?
02
面对医用耗材两票制、带量采购,作为代理商如何采取哪些应对策略,做好哪些准备工作?
03
大批医院供应商数量从上百家锐减至个位数,中小型代理商正失去和医院合作的资格,在这种境遇下该如何求生?
04
面对医院正在推行DRG,SPD,医联体和分级诊疗等政策,代理商该如何调整战略去适应医院的变革,做到顺势而为,不断发展壮大自己?
上一页:
下一页:
更多新闻